• 火车票
  • 汽车票
  • 买机票
  • 订酒店
  • 查公交
  • 站站搜索
  • 车站搜索
  • 车次搜索
  • 公交换乘
  • 公交路线
  • 公交站点

福建土楼(永定·南靖)旅游景区

更新时间:2024-04-23

福建土楼(永定·南靖)旅游景区
别名
福建土楼
门票参考
85元
开放时间
08:00~18:00
适宜季节
全年
建议游玩时间
1天
旅游景区级别
2011年(5A)
遗产项目编号
1113(世界文化遗产)
所在地/隶属
福建省永定区、南靖县、华安县

基本介绍

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、城堡和山寨,成熟于明末、清代和民国时期, 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“外寇之出入,蟊贼之内讧”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。福建土楼以土、木、石、竹为主要建筑材料,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,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。

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,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,素有“土楼之王”、“国之瑰宝”之美誉,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8年7月6日,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被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景点景观

南靖土楼

田螺坑土楼群

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,为黄氏家族聚居地。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.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,距南靖县城60公里,住户均为黄氏族人。田螺坑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、首批中国景观村落,由1座方楼、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,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,依山势错落布局,在群山环抱下,居高俯瞰。

河坑土楼群

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河坑村。河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58千米。包括朝水楼、阳照楼、永盛楼、绳庆楼、永荣楼、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,裕昌楼、春贵楼、东升楼、晓春楼、永庆楼、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。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八年(1549年)。

永定土楼

洪坑土楼群

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湖坑镇洪坑村,洪坑村东、西、北3面群山耸立、林木葱茏。洪川溪自北而南蜿蜒曲折,贯穿全村,两岸地势狭长,平缓。宋末元初(13世纪)林氏在此开基,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,距县城凤城镇45公里。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的方形土楼:崇裕楼、南昌楼已坍塌。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、永源楼等13座,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、奎聚楼、阳临楼、中柱楼等33座。建于不同时代、形态各异、规模不一的永定土楼以及林氏宗祠、寺庙、学堂等沿溪而建。

初溪土楼群

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,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。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(1419年),是福建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,其结构十分独特,楼里有72部楼梯,一户一梯。

高北土楼群

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,背靠海拔近800余米的金山。全村几十座土楼,依山傍水、高低错落。楼群分布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。承启楼坐落在高北土楼群的核心位置,东为世泽楼、五云楼,西邻侨福楼,均保存完好。

华安土楼

齐云楼

华安县沙建镇的“齐云楼”,建于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。为中型椭圆形土楼,楼高2层,以普通夯土与部分泥砖成墙,底墙厚1.5米。楼呈横式,与屋后山体平行。

二宜楼

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,是中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,素有“土楼之王”“国之瑰宝”之美誉,“二宜楼”楼匾已收入《中华名匾》一书。

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(1740年),为“乡饮大宾”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,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,坐东南朝西北,外环高4层、通高16米,外墙厚达2.53米,外径73.4米。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,分成16单元,共有房间213间。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,分别为“阴泉”和“阳泉”,组成太极的阵型。即使井外温度一致,两泉的泉水温度也会相差一度。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、226幅,彩绘99平方米、228幅,木雕349件,楹联163副,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,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,堪称民间艺术珍品。其建筑布局独具特色,防卫系统独创,构造与众不同,装饰精巧华丽,堪称“圆土楼之王”、“神州第一圆楼”。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土楼的代表。

平和土楼

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。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土楼群、芦溪镇绳武楼、丰作厥宁楼、大溪庄上大楼、霞寨榜眼府、五寨乡思永楼等。

七星土楼群分布在平和县坂仔镇,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:环溪楼、宾阳楼、庆阳楼、薰南楼、黄墘楼、后厝楼和五美楼,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。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,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,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,时间跨度80年,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,其楼联即包含“北斗祥光”、“南山佳气”等字眼,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。

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,依山傍水、风光秀丽,是一座袖珍圆形土楼。绳武楼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。圆楼直径43.8米,24开间,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,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。楼高三层,第一层是客厅、厨房和一间卧室,每间都有楼梯通往第二层;第二层是各户私房;第三层是朝天院,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。

诏安土楼

诏安土楼以在田楼为中心,附近还有12座土楼,即水美楼、石马楼、玉田楼、玉峰楼、庵边楼、田下楼、新城楼、龙头楼、凤山楼、燕翼楼、凤鸣楼、光裕楼等。诏安土楼,主要分布在秀篆、官陂、霞葛、太平、红星等乡镇。现存的土楼有350多座,保存基本完好的有160多座。这些土楼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。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、新坎村的溪口楼、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、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。在田楼被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称为“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”。1990年8月18日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报道它为“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”。

历史沿革

宋元时期(11世纪~13世纪),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。早期土楼规模较小,结构较简单,大多没有石砌墙基,装饰也较粗糙,形式基本为正方形、长方形。关于最古老的土楼,最早记载“土楼”的文献是《重修虔台志》。

明代(14世纪末~17世纪初),随着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居民愈益重视教育,置学馆,设书院,劝民入学,渐成风气。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。这些发迹官宦之家,大兴土木,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,建筑形式渐趋考究,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。

清代、民国(17世纪中叶~20世纪上半叶)时期,闽南地区条丝烟、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,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,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,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另一方面,由于人口的增长,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,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,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。以适应家族的兴旺,居住的安全。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、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。其特点为规模宏大、类型多样等。在晚期,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。

20世纪50年代以后,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,一直延续现在。这时期,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,结构简练,缺少华丽的装饰。

荣誉及其他

文物价值

福建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,遵循了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哲学理念,就地取材,选址或依山就势、或沿循溪流,建筑风格古朴粗犷,形式优美奇特,尺度适当,功能齐全实用,与青山、绿水、田园风光相得益彰,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。

福建土楼现存圆楼、八角楼、纱帽楼等三十多种各式土楼,与北京四合院、陕 西窑洞、广西“栏杆式”、云南“一颗印”,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住宅。福建土楼的结构外高内低,楼内有楼,环内有环,通风、采光、抗震、隔音、保温、防卫等功能。

闽南山区由于土匪经常出没,为了抵御外敌,建造了适合固守的以土、木、石、竹 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楼,牢固耐用的土楼外墙,神奇的洞口防卫,神秘的传声筒与地方通道,以及牢固严密的防卫体系。土楼的结构能够均匀的承受各种负荷,其外墙厚一至二米,而且底部最厚,越往上越薄越往内倾斜,形成像心状。在地震而有裂缝后,它会自动愈合。除此之外,一二层没有设有窗户,三层开一条窄缝,四层大窗,有时四层加设挑台。而上面的窗户因为外墙较厚,有些仅仅是开凿了一个洞,而这些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射击孔来防御敌人。当大门闭合时,土楼将自动生成牢不可破的堡垒。现如今,那些防御设施依然有科研价值。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
“扫黄打非”举报专区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闽ICP备2021002821号-2 yunhuoche.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